(资料图片)
《中华文化史》已风行三十余年。日前,在浦东图书馆进行的学习读书会邀请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晓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磊,带大家从《中华文化史》出发,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化史》由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三位作者协作完成,以宏大的构思、新颖的理论、丰富的内容和严谨而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何晓明和大家分享了《中华文化史》的诞生过程,还为大家介绍了《中华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并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详解冯天瑜的文化生态学说。
历时两年半,这本文化史巨著才最终面世。远行的大巴车上冯先生书写《中华文化史》写作构想的背影,装满了一个小旅行箱的约100万字的书稿……虽时隔多年,何晓明现在回想起这些画面依然历历在目。20世纪80年代,学习是主要潮流,但在这个时代所撰写的《中华文化史》却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固守了中国的本位。李磊谈到,《中华文化史》之所以会成为名著,不光是因为它所讲述的事情是真实的,分析历史的概念是有效的,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情感、立场和价值观念。两人的分享,不只让读者了解《中华文化史》这本书,更为大家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状况、出版状况,乃至于人的精神面貌。
《中华文化史》所反映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如果归纳出来,会发现与当下热议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有直接的呼应。例如,《中华文化史》的下篇“中华文化历程”就是对中华文化连续性的一个系统表达,也展现了历史研究如何为政治生活和现实社会提供学理支撑。从洋务运动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到民国的“黄金十年”,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何晓明先从经济层面论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从政治层面论述和平性与创新性问题。李磊补充说,中国历史之所以具有连续性,是因为每一代人都在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我们持续不断地在努力、在奋斗,我们永远不会屈服,这是中华民族的魂,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连续性。(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