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雨茂
与朋友闲聊时,总会谈到二孩、三孩家庭的困惑,为什么许多家庭里优秀姐姐的后面常会有个“平庸”弟弟?我会给他们讲三个故事。
一天晚上,我从办公室回家,在楼下碰到隔壁楼道的大姐,想起从前她跟我说,儿子很叛逆,我当时给她出了些主意,于是问她,儿子的情况有好转吗?没承想,大姐向我吐槽了半个多小时。我能理解,大姐压抑了很久,丈夫很少安慰她,她向我这个老教师诉苦,主要为了倾诉积郁,也有寻找慰藉的想法。她的家庭刚刚经历了一场姐弟相爱相杀的风暴,在这个时候,倾听是我最明智的选择。
(资料图片)
大姐的女儿很优秀,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轻松进入公务员行列。女儿读大学期间,大姐又生了一个儿子。儿女双全凑成一个“好”字,这是无数家庭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姐夫妇俨然成了人生赢家,是众多父母羡慕的对象。
人到中年的大姐对儿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可惜儿子并不是理想中的宁馨儿,他性格顽劣,喜欢打游戏,不爱读书学习,还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大姐百思不得其解,她和丈夫从未关心过女儿的学习成绩,女儿却妥妥地成了学霸;她整天陪着儿子读书、写作业,连电视都不看,儿子却成了别人眼中的学渣。大姐自认为是合格的母亲,对儿子嘘寒问暖远胜对女儿的疼爱,但儿子却言辞激烈地指责母亲偏爱姐姐。
万般无奈之下,大姐请女儿帮忙教育弟弟,试图借助榜样的力量让儿子迷途知返。大姐的女儿不仅孝顺父母,对弟弟也关爱有加,她经常给弟弟买衣服,请他吃饭,带他旅游,还给他辅导功课,但弟弟似乎并不领情,这让姐姐很受伤。这次也一样。姐姐的帮扶不仅没有起作用,还加剧了矛盾,姐姐动了粗,弟弟还了手。一番打斗之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姐弟二人抱头痛哭。我猜测他们不只是为了和解,还有不平与委屈。
这个情况几乎是十几年前一位朋友家境况的翻版。朋友有一个女儿当时在读中学,成绩优异,学习上从没有让父母操过心。朋友想方设法生育了二胎,是个男孩,一家人爱如珍宝。为了儿子,母亲做了全职主妇,父亲一心做生意,不再过问家事。女儿如愿考上了985大学,儿子的成绩却在全班垫底,日常表现也不好。朋友数落儿子,同一个妈生的,你为什么就不成器?他妻子就更憋屈了,为了培养儿子,她辞去了工作,从一个有社会地位的职业女性变成了家庭妇女,儿子不仅没有成为她的希望,反而成了家庭的“负资产”。孩子小时候,母亲打骂儿子是日常功课,稍大一些时,打骂不管用了,因为儿子学会了反抗。倍感挫折的母亲于是不停地抱怨、唠叨,使得儿子更反感,母子关系十分紧张。
15年前,电视剧《金婚》风靡大江南北。剧中主人公佟志、文丽夫妇接连生育了三个女儿,第四胎生下儿子后,文丽成了“儿子奴”,眼中不再有丈夫、女儿。文丽的行为招致女儿的不平与愤懑,导致丈夫精神出轨,沉浸在母子世界里的文丽浑然不觉。儿子并没有给文丽带来骄傲,学习成绩不好,与父亲关系紧张,还对婚姻充满恐惧,好不容易结了婚,又因为做假账被警察带走,走投无路的佟志只能下跪求人。奶奶带大的二女儿却成绩优异,一路读到博士,但她也满腹委屈,对家没有归属感,心一直在漂泊,承受着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伤痛。
两个真实案例、一个虚构的影视故事,指向高度一致。母亲眼中只有儿子,给了他无微不至的爱,却忽略了丈夫和女儿。父亲在子女教育方面是缺席的,既没有给女儿带去安全感,也没有给儿子树立榜样。《金婚》中的佟志心中只有所谓事业,对妻子的付出不仅不感恩,还指责她断了自己的官路,陶醉在红颜知己的欣赏中不能自拔。现实中的很多父亲可能没有类似的移情别恋,但是,不关爱妻子、在子女教育上做甩手掌柜的大有人在。
不能否认的是,女孩在应试教育下是占优势的,更能忍受机械刻板的学业,对需要大量练习与背诵的学习方式更能适应。父母对她不过分宠溺,反而锻炼了她的学习能力与独立生活能力,使其在应试中、工作中得心应手。相对来说,很多男孩从小被关注、被保护,不必做家务,不用做决定,因为有母亲大包大揽,有姐姐越俎代庖,他们的学习能力被抑制,这就为后来的成绩差埋下了伏笔。母亲的强势与父亲的不作为,会让男孩觉得自己的行为理所应当,担当精神被遮蔽,这就为后来的平庸制造了条件。男孩天性好动、精力充沛,忍耐不了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加之发育滞后于女生,在起步阶段,成绩多不如女生。如果中学时期其内生动力不足,不发力追赶,成绩只能每况愈下。在面对母亲、老师的唠叨与责罚时,男孩先是不知所措,然后是抗拒违逆,最后干脆置之不理。优秀姐姐的所谓榜样作用,在弟弟眼中只是高人一等的炫耀,也是父母并不爱自己的证据。
优秀姐姐也许并不是父母刻意造就的,而“平庸”弟弟却由父母一手促成,做父母的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平庸”仅指学习成绩方面,在其他方面,男孩完全可能闯出一片天,我们不能过早或一刀切地给他们贴上“平庸”标签。
主播/后期剪辑:朱若彤
值班主编:王娟
标签: